8月29日晚,中央芭蕾舞团65周年团庆系列展演重头大戏,娜塔莉娅·玛卡洛娃版《舞姬》在上海大剧院上演,这是中芭首次在上海献演这部古典芭蕾传奇之作,也是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继“2023中芭上海夏日演出季”后,再度联手中央芭蕾舞团,为上海观众带来家门口的芭蕾盛宴。团长兼艺术总监冯英携邱芸庭、徐琰、黎文韬三位首席以及全一线的豪华演员团队来沪,现场反响热烈。
徐琰在《舞姬》
中芭首席徐琰是河南洛阳人。2004年,10岁的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,7年后毕业去了北京。和许多芭蕾舞演员一样,徐琰的舞蹈之路从五六岁时进业余班开始,“父母觉得我身体比较弱,动一动有好处。”徐琰的脚骨折过两次,其中一次正逢中芭入职考试,尽管如此她还是以出色的发挥征服了冯英等考官。
“我的外在条件包括比例、软开度看起来还不错,肌肉素质、弹跳爆发力需要加强。”与身体斗争,是舞者一生的功课。徐琰除了脚骨折过,膝盖也有伤病,“大家其实都是这样的,和伤痛对抗。到了一定年龄,身体比如骨头、肌肉、关节都会变化,可能没有之前的柔韧性,关节没有那么灵活,或者有伤痛,每个阶段的困扰不一样,年轻时拿到一个角色,没办法很自然地去表演,现在会好一些,但始终还在琢磨的过程中。”
懵懂时被父母送去学舞,现在徐琰肯定地说,“我特别喜欢跳舞,深挖角色,有很多内在的东西,和跳舞相关,也和生活相关。以前有些角色,我跳不进去,觉得很无聊,后来我发现不是角色无聊,是我没把角色想明白。比如古典芭蕾,剧情相对简单,呈现主题都是爱与真善美。几百年前诞生的舞蹈,依然可以与当下发生联系,《天鹅湖》《吉赛尔》在爱的背后都是宽恕主题。”这也是徐琰日复一日练习,却没有厌倦的原因,“一个角色和一个舞段,需要赋予想象力,让你每天有兴趣一遍遍地排练,沉浸其中,给观众的呈现出来的感觉应该也不太一样。”
业余时间,徐琰去爬山,也要求自己多看书、电影、绘画,去b站看视频,“巴兰钦《珠宝·钻石》尾声有一段很长双人舞,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看伯格曼《婚姻生活》。电影和舞蹈有某种相通的精神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是克制的,也有像钻石般的棱角。”
中芭版《舞姬》由“50年来最杰出芭蕾女星”娜塔莉娅·玛卡洛娃编排,她在尊重彼季帕原作的基础上,复原了第三幕神庙坍塌的宏大场景,这段“神罚”剧情在该剧延续近150年的传承中曾一度失传。“娜塔莉娅·玛卡洛娃很严格,技术要求高,如果我们做不好,她会一遍遍重来。她尊重当下的感受,希望看到演员自由地表现,而不是一模一样的程式化流程。”徐琰表示,娜塔莉娅·玛卡洛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,“每天认真打扮自己,戴着头巾出现在排练厅,尽管年纪大,依旧精神饱满,给演员们做示范,真诚地去指导。”
冯英介绍:“此次上演的《舞姬》是2016年引进的芭蕾大师娜塔莉娅·玛卡洛娃经典版本。我们严格遵循‘原汁原味’,玛卡洛娃大师曾亲临指导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,对音乐、舞美、服装等均有严苛要求。剧团汇集了专业院校培养的一流人才,新生代演员将通过此剧特有的东方韵味与雄浑气势,展现中芭年轻艺术家的魅力。”
恒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